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TOP

阙姓源远流长
2010-02-24 10:43:39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2568次 评论:0

 

 

 

阙姓起源
据史料记载,古代阙氏多聚居于黄河下游南岸之春秋时期邹国鲁国一带(也就是今山东南部)。综合史书、族谱以及《姓氏考略》的资料,阙姓起源目前有三种说法。

1. 阙巩之国说
这种说法认为,阙姓起源可追溯到殷末周初的“阙巩之国”,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载:“阙巩之甲,武所以克商也。”(武,指周武王)。唐杜预注:“阙巩国所出铠”(铠,即铠甲)。宋罗泌《路史·国民记》六说:“阙巩,周世侯伯之国”。古代以国为姓者很多,阙巩即以出铠甲闻名之阙姓小国,后被周武王吞并,但阙姓人口还在繁衍。故到春秋时代,今鲁南一带有阙姓聚居,曲阜阙党即为一处,《论语·宪问篇》载有“阙党童子将命”一语,意即在阙党有一童子请教孔子。至汉代“阙党”改为“阙里”。“阙里”之名,始见于《汉书》卷六十七《梅福传》,至东汉才称阙党为阙里。阙弁于周景王24年(公元前521年),任曲阜县令。鉴于曲阜很早聚居着阙姓,史书又早有邹鲁阙姓的记载,而曲阜既是“圣人”孔子的故乡,又是阙弁的故乡,故元代以来之多数阙氏族谱认定,即以阙里的阙弁作为本族之始祖。

2.改关为阙说
持这一说法者认为,阙弁的祖先原为夏朝大夫关龙逢之后,因关向暴君夏桀进谏被杀,乃避居山东曲阜的阙党,遂以地为姓,以避杀身之祸。各地《阙氏谱》均载:“本姓系关龙逢之裔。”史载:桀无道为酒池肉林,龙逢极谏,桀囚而杀之。龙逢遇难后,其裔孙历经商、周两朝,离夏都安邑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,在鲁襄公后期,弁公才到达鲁国曲阜县昌平阙里(今山东省曲阜县城内孔庙东侧阙里街)。阙姓是以弁公为一世。弁公到达阙里的时间约在公元前550年。公元前549年,孔母携孔子(当时三岁)也到阙里定居,与我族为邻。

3.阙门简化说
这种说法认为阙姓可能是由古代之复姓“阙门”简化而来。此复姓亦较早出现于鲁国,据《汉书·儒林传》所载鲁申公的弟子阙门庆忌,曾任胶东内史,也是邹人(鲁南邹县,靠近曲阜)。但汉代以后,“阙门”复姓似不复见。“阙门”很可能简化为“阙”了。但是,根据史料可知,早在春秋战国以前,已有“阙”姓存在,尤其是阙门庆忌所处的时代,史书已载有不少阙姓名人。可见,“阙门”简化为阙,不能视为阙姓之起源,只能视为并入阙姓之一部分。

因此,综合这三种说法,阙姓的起源,不是阙弁到曲阜阙党,以为地姓,而是比孔子时代至少还要早五个世纪的殷末周初的“阙巩之国”;或者说,要追溯到夏末大夫关龙逢被杀之时,其子或孙(阙弁的祖先)避居他乡或阙党,就地为姓。所谓“党”,为上古居民基层组织,500家为一党。曲阜阙党这条街就是因为长期聚居着很多阙姓望族而得名。

孔母携子移居鲁都阙里,艰难自立

2004-09-06 08:10:58 

 

  编者按:9月份,我们将迎来伟大的教育家、思想家和儒家学说
创始人孔子的2555周年诞辰。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,
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为了缅怀和
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,本报将隆重推出“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”大型
采访活动,我们将追寻孔子踪迹,跨越时空,与孔子对话,感受孔子
博大精深的思想,记录时代的古今变迁。敬请读者关注。
  孔子为儿嬉戏,常陈俎豆,设礼容。—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  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—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  吾十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……《论语·为政》 
  孔子的诞生,为孔家带来了欣喜,但造化弄人,孔子的童年和青
年生活却充满悲剧色彩,他经历了父母双亡的人生变故。逆境面前,
孔子却自强不息,从未放弃。
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后娶了三任妻子,孔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
三任妻子,娶她的时候,叔梁纥年事已高。然而,孔子诞生的喜悦刚
刚开始,叔梁纥就在公元前549年溘然长逝。那一年孔子年仅3岁。年
轻的颜氏带着年幼的孔子,离开了陬邑。母子俩移居到鲁国都城西南
的一条街巷————阙里,相依为命,开始了艰难的生活。
  到过曲阜的游客,都会对阙里这个特别的名字印象深刻。在春秋
时期,人们把街道称为里,阙里因里中曾经设置石阙而得名。郦道元
《水经注》说:“孔庙东南五百步,有双石阙。”现在的阙里街,长
约200米,宽约9米,位于孔庙东墙外,南接孔庙入口,北可达孔府。
在街的南部,至今仍保留一座跨街的精致木牌坊,坊额上写着“阙里”
两大金字。整个牌坊华丽挺拔,壮观而沧桑,游客和市民每天都从这
里穿梭。小街两边店铺林立,热闹非凡。
  孔子生在春秋时代末期,其生活时间,正值动乱不定的时代,以
周朝为宗主的国家秩序正濒临崩溃。周天子已无力控制各诸侯国。在
各诸侯国中,拥有财力和武力的上层贵族变成豪族,掌握了国家的支
配权。诸侯之间的纷争和侵略、国家内部的权力争夺和纷乱,成为这
个时代司空见惯的风景。据《春秋左氏传》载,在孔子出生前的10年
间,各国间发生过30多次战争,平均每年就有3次以上。
  这是一个“礼崩乐坏”的时代。
  这就是孔子走上人生舞台时的社会背景。
  孔子的青年时期,都在鲁国度过。鲁国是周公的封国。因为周公
的卓越功勋,鲁国可以享受其他封国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,如只有天
子才能举行的郊祭等。最早受封的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,他从周
天子那里带来了许多文物,各种礼乐制度也仿照周王室设置,鲁国也
因是一直奉行周礼的“礼仪之邦”,而闻名天下。春秋时期,鲁国成
为仅次于京城洛邑的文化中心,有“周礼尽在鲁矣”之说。
  鲁国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氛,对于年幼的孔子起到了熏陶作用。
所以孔子小时候就喜欢模仿大人“陈俎豆,设礼容”。这也为孔子日
后成为礼乐大师奠定了基础。孔子成名以后,曾经回忆说:“吾少也
贱,故多能鄙事。”孔子自幼家境贫寒,做了很多贵族所鄙视的活计,
如管仓库的“委吏”和管理牲畜的“乘田吏”等。
  然而更大的不幸又降临到孔子头上,在孔子17岁时,母亲颜征在
在饱经生活的艰辛磨难之后,撒手人寰。孔子更加孤苦伶仃。也就在
此后不久,鲁国执政大夫季武子举行招待士的宴会,孔子贸然前往,
被拒之门外。这给了孔子不小的刺激,但是也加强了他自立的念头。
  孔子自谓15岁有志于学习。他刻苦自学并学有所成,成为相礼助
丧的儒者。他创立的学说也因此被称为儒学。到“三十而立”的时候,
孔子已经非常熟悉传统礼乐文化,奠定了治学、做人、为政等方面坚
实的学问德业基础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从此以后,孔子开始创办平民
教育,收徒讲学,有教无类,开始了毕生的教育生涯,拜孔子为师的
人不断聚集阙里。
  阙里也因此具有了极高的知名度,至今留有不少古迹。如今,在
曲阜孔庙、孔府、阙里街,还有孔子故居。据说这里就是孔子生活过
的地方,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,内有御赞碑亭、礼器库及诗礼堂等
古迹。阙里街上,还有目前最早的钟楼。在清晨或者黄昏漫步阙里街,
更能感受圣人故里的古朴文化气息。
  孔庙附近的阙里宾舍,是一座富有传统民族风格的仿明代庭院式
双层建筑,由我国著名古建筑家戴念慈先生精心设计,曾经在莫斯科
国际建筑博览会上获建筑设计金奖。阙里宾舍是曲阜惟一的三星级宾
馆。经过改制后,生意愈加红火,大概也是沾了孔子的光。在这里每
天都有六艺古乐舞表演,让人领略到了孔子文化。
  时光荏苒。经历2500多年后,阙里犹在,但孔子昔日生活的景象
已成烟云。孔子故里也成了车水马龙的闹市。一拨一拨的游客匆匆来
了又去了,这里也不过是他们行程中的一站。喧闹之后复归平静。
  本报记者 温涛
  (栏目题字:韩喜凯)

 
Tags: 责任编辑:阙晖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阙姓望出下邳 下一篇下邳郡与阙氏家族

推荐图文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广告位

 
部分内容来自网络,如果我们的文章涉及或侵犯了您的有关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 
站长QQ: 31645644 763453405 阙里人家超级群:17167078 粤ICP备10029285号
Copyright © 2000-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 
阙氏宗亲网 关注阙家,共同见证阙家发展   

技术支持:韶关市贝尔来格商贸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