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|
![]() |
|
当前位置: |
TOP | |
台湾省阙氏聚居地
台 湾 台湾阙氏,可说全县入闽始祖文山公的后裔,北宋末,文山公拜相福建泉州,南宋初退隐居龙岩城之后,孙宣义公拓业至岭下(含永定县龙潭乡联中村),以后发展世系如下图: 文山 友庆 宣义 悬慰 八史 (1060—1135)(1100—1165) (1145—1217) (1190—1260) (1220—1260) (拜相泉州定居龙岩城内) (创业永定岭下) 文兴(1250—1280) 一郎号应龙 七郎(子孙居广东梅县、丰盛) (谥英毅侯,子孙族居永定县)(1277—1314) 念三郎(1304—1372.子孙) 文运(元初迁居金山水潮) 三大房族居永定县 文政(元初迁居今上杭秀坑,江西兴国阙氏90%是文政公后裔) 文祥(明代子孙离永定迁上杭梅溪寨,其中一支迁长汀城五通街) 明正德年间(1506—1520),永定念三郎公的后裔成祖公离永定境(成祖公以上在永定的世系,近八年来,遍阅阙姓三大房的古谱,未查得有名成祖的祖公,编者认为:成祖公本名可能为成□或□成,查得名字有成字的,又不是明正德年间人。也可能成祖公在蓝洋仙逝时,依古礼所取的私谥,故永定古谱无记载)移居闽南的南安县27都坂埔,生子长廷贵、次廷选,后廷选公迁居同安县,县裔遂失稽考。廷贵公旋即也离坂埔,迁肇于南安县29都蟹坑乡蓝洋厝(现名东田镇岐山村西岐自然村,已无阙姓,住地基址仍存),今台湾汐止、南港阙氏尊成祖公为一世祖。清雍正中叶至乾隆年间,蓝洋阙氏七世诸公,分批离蓝洋厝渡海至台垦殖,最先落脚于横科头(含台北县汐止),三代之后,由于人丁兴旺,复分肇于南港仔庄,开姐后山坡庄(旧地名)之东边土地。其后,垦殖面积沿灌溉之水延伸至埤子堵、浮圳头、番仔埔及大竹围等地,成为当地巨族。今南港阙氏是五世祖朝聘公的后裔(东房),今有丁口6000余人。而汐止阙氏是五世祖朝熙公的后裔(西房),现有丁口2000余人。 日寇据台前从闽南迁台湾的还有文运公的后裔,元初、文运公任漳州府府学教授之后,定居于漳州府南靖县金山水朝,在明代,亦有派生到漳州 府龙溪等地,就水潮阙氏,到明代后期,人口已发展到近2000人,明末,由于天灾、兵祸、瘟疫在水潮交替为害,族人纷纷外迁,向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迁移,由于水潮族谱佚,代远事湮,外迁阙氏各支的世系已无法稽考,今台湾宜兰阙氏,是从龙溪县迁台;云林、嘉义等地阙氏,是从南靖县迁台,笔者认为,应是文运公的后裔。 台湾光复之后的1945—1949年间,有福建永定县、长汀县,江西省兴国县、湖南省宁远县、新田县,广东省丰盛县(以上均文山公的后裔)等地的族人,因经商、从政或教育、从军而渡台为数不少,半个世纪以来,多数家庭丁口,业有所成,均对祖籍公益事业有所贡献。 今台湾阙氏,多集居于台北市、台北县外,并分布于基隆市、宜兰县、桃源县、新竹县、苗粟县、台中市、台中县、台南县、南投市、云林县等地。据台湾省文献载,在1960年之际,阙姓高居为全台第107位大姓,总丁口已达一万余人。 |
|
|||
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 【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】 | |||
上一篇:江苏省吴县阙氏宗亲聚居地 | 下一篇:四川省(含重庆市)阙氏宗亲聚居地 |
推荐图文 |
站长QQ: 31645644 763453405 阙里人家超级群:17167078 粤ICP备10029285号 Copyright © 2000-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阙氏宗亲网 关注阙家,共同见证阙家发展 |